港輸入一萬非學位技術專才 豁免本地招聘招序 配偶可自由工作

5 mins read

香港政府於剛過去的6月30日起推行新人才輸入安排,首次將非學位技術專才納入招攬對象,涵蓋護士及升降機技術員等八類工種,名額一萬個,每類工種最多輸入3,000人,以升降機工程人員為例,目前全港有約6,200名註冊人員,如3,000名額悉數獲批,人數將相等於現時整體從業員近五成。值得注意是,僱主透過新安排輸入技術專才,可獲豁免市場供應測試以證明本地招聘困難,相關人員亦可帶同配偶來港自由就業,在目前失業率持續上升下,勢對勞工市場構成嚴重衝擊。

計劃為內地人度身訂造 涵蓋八工種 每類最多輸入3000人

《施政報告》去年宣布將在「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下,新增渠道引入具備專業技術及經驗的非學位專才,投身人力極短缺的工種。政府日前公布方案具體內容,把八項技術工種界定為人力極短缺,分別為新型工業技術員、護士、飛機維修技術員、海事技術員(本地船隻)、資訊科技技術員、升降機/自動梯技術員、建築信息模擬協調員及電業技術員,6月30日起僱主可提出申請。政府原本目標是引入35歲或以下專才,最新將年齡上限放寬至40歲。新渠道為期三年,共設一萬名額,每項工種的配額以3,000為限。當局雖表示沒限制技術專才的國籍,但預期他們多來自內地,計劃明顯是為內地人度身訂造。

現行「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主要吸納持學士學位或以上學歷的人才,若相關職位屬「人才清單」上的專業,企業毋須在申請前進行市場供應測試,以證明本地招聘困難。日後僱主透過新安排申請輸入非學位專才,同樣也可獲豁免市場供應測試,毋須如輸入外勞計劃般,先經過公開招聘證明請不到本地工人。計劃亦容許專才帶同配偶及18歲以下未婚子女來港,其配偶可於香港就業,並在港連續通常居港滿7年後,申請成為永久性居民。即假設一萬個非學位專才名額用盡,每人再聯同配偶來港,即香港短期內會額外增加二萬勞動力。政府早前放風,指非學位專才薪金不能低於香港專上教育非學位學歷人士收入中位數,即約18,500元,具體視不同工種而定,政府至今未交代各工種的市場工資水平。

政府兩年前曾稱升降機人員數目充裕 如今改口人力極短缺

港府不斷聲稱勞動力不足,引述的數據來自去年發布的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報告預測到2028年港人力短缺18萬人。但眾所周知,過去兩年經濟不斷下滑,最新2至4月失業率創27個月以來新高,受影響不單是基層勞工,連專業職位亦受牽連,如恆生銀行早前便傳出重組架構,個別部門削五成人手。政府引用的數據,參巧價值成疑。

事實上,自計劃公布後,外界爭議聲不絕。以升降機工程人員為例,目前業內有約6,200名註冊人員,若3,000名專才悉數來港,人數相等於整體從業員近五成。值得留意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2023年1月曾表示,據機電署評估,註冊升降機人員的數目尚算充裕,足以應付需求。短短兩年間口風急轉,人力極短缺的說法明顯站不住腳。另一受爭議工種電業技術員,在地產市道暢旺時無疑需較多人手,但近期工程量大減,人力需求已大不如前。

各項輸入人才及勞工計劃批出逾37萬宗個案

港府自2022年底推出一系列招攬人才措施,至2月底各計劃已收到45萬宗申請,當中逾29萬宗獲批。至於以低技術勞工為招攬目標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及「行業輸入勞工計劃」,過去一年半合共批准約80,000人來港,換言之各項輸入人才及勞工計劃,近年已為香港帶來逾37萬新增勞動力,相等於目前近13萬失業人數的2.8倍,更佔本地總就業人口高達一成。政府現階段不盡快檢討各項外勞輸入計劃,反而又推新輸入專才計劃,對打工仔可謂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