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高壓政治,香港勞動力市場正急速變形——年輕人用腳投票,大批流失海外;留港的,卻是愈來愈多延遲退休的長者。經濟未復甦,勞動力卻加速萎縮,政府輸入專才與外勞,卻藥石亂投,無助抑止人才流失, 隨香港經濟走下坡,只會激化民怨和社會矛盾。
2025年僅半年,香港已至少有 23個連鎖餐飲品牌及知名食肆全線結業,繼海皇粥店後,具41年歷史的大班麵包西餅亦突然結業,欠薪超過1,600萬元。香港失業率持續上升,外界要求暫停輸入外勞的呼聲高漲,但政府置若罔聞,堅拒叫停現行輸入勞工計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早前更表示,目前透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在港的工作在外勞約有25,000人,佔勞動人口不足1%,對香港失業率影響輕微。不過,事實卻是,「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連同「行業輸入勞工計劃」推行近兩年以來,政府已批出逾86,000名外勞來港,其中重災區飲食業批出的外勞人數最少有22,597人,較目前行業失業人數13,100人,還要多出逾七成,對個別行業來說,根本並非如孫局長所言影響輕微。
開業33年的海皇粥店(5月7日)宣布全線結業,公司發信全體員工建議他們向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索償,約八十名員工被拖欠超過800萬元薪金及解僱補償。經濟不景,企業倒閉潮不絕。勞工處數字顯示,餐飲服務活動向破欠申請的個案已連續三年登上榜首,而去年破產欠薪保障基金向餐飲服務活動及建造業發放的特惠款項,分別達4,550萬及4,360萬元,較前年分別增加30%及91%,較2022年更有近兩倍增幅。 申請個案激增,基金入不敷支,上個財政年度截至2月已錄得2,410萬元虧損,在經濟大吹淡風下,政府預料今個財政年度虧損更會增加3.7倍至1.131億元。
廉政公署今日(4月22日)起訴一名分判商,涉嫌與外勞工頭串通,向21名輸入外勞收賄合共100萬元,違反《防止賄賂條例》及《刑事罪行條例》。案情透露,承建商合約規定工人薪金為每日1,350元,但分判商告知工人每日實際薪金只得780元至1,150元,並要求他們出糧後要將差額退還,涉款逾100萬元。外勞為保飯碗被迫啞忍。
港府懶理個別行業失業率激增,繼續盲目輸入外勞,近月「盲批」情況更變本加厲。最新數字顯示,2024年下半年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批准4,020宗申請,較同年上半年大幅上升134%。有負責審批外勞申請的勞工處員工爆料,指管方為達績效指標(KPI),每名員工每月處理個案數量倍增至40宗,被迫對充滿水份的個案隻眼開隻眼閉,把關形同虛設。勞工及福利局最近答覆立法會特別財委會,透露優化計劃2023年年9月4日起推行,截至今年2月28日 ,有35宗外勞申請被拒絕,佔同期接獲11,342宗申請的0.31%。
世界新聞網在2025年3月27日報導香港勞權監察發表有關香港輸入外勞報告,報告指政府於2023年推出分別「行業輸入外勞計劃」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香港勞權監察周三(26日)發表報告,指計劃至令最少輸
RFA在2025年3月26日報導香港勞權監察發表有關香港輸入外勞報告,報告指政府於2023年推出分別「行業輸入外勞計劃」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香港勞權監察周三(26日)發表報告,指計劃至令最少輸入約
追新聞在2025年3月26日報導香港勞權監察發表有關香港輸入外勞報告,報告指政府於2023年推出分別「行業輸入外勞計劃」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香港勞權監察周三(26日)發表報告,指計劃至令最少輸入約
「堅信監禁不會令香港民主的火焰熄滅!」 民主派47人初選案被告,45名被定「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民主派人士昨被判入獄四年兩個月十年不等,當中包括前香港職工會聯盟主席吳敏兒及前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