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高壓政治,香港勞動力市場正急速變形——年輕人用腳投票,大批流失海外;留港的,卻是愈來愈多延遲退休的長者。經濟未復甦,勞動力卻加速萎縮,政府輸入專才與外勞,卻藥石亂投,無助抑止人才流失, 隨香港經濟走下坡,只會激化民怨和社會矛盾。
近日備受爭議的輸入外勞新政策,引起香港社會極大迴響,相繼有建造業外勞投訴遭受無良僱主剝削,包括中介公司中間食價、強迫加班不獲補水、支付遠低於合約的黑市工資等,手法層出不窮;與此同時,亦有業內本地工人投訴,市道不景工程量大減,失業吊鹽水情況已陸續浮現,抱怨政府仍然大量輸入外勞,猶如雪上加霜。
RFA在2024年9月5日刋登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訪問,批評港府「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令本地勞工就業處境「雪上加霜」。你可以做按此閱讀訪問(只有中文)。 Credit: 自由亞洲電台粤語
RFA在2024年6月25日刋登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就美國國務院《2024年度人口販運報告》的回應。報告提及港府對外勞剝削等非法活動「未有採取適當措施保護」,包括容許濫收中介費。蒙認為現時在新外
港府去年9月4日起推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放寬26個非技術及低技術工種可申請輸入外勞。勞工處最新數字顯示,短短半年間,已有2,318名外勞獲批來港從事過往不得輸入的工種,以飲食業佔多數,當中分別有643人及419人從事侍應及初級廚師。現時本港飲食業有逾萬人處於失業狀態 ,但計劃至今卻已引入逾千名外勞,在越趨嚴重的結業潮下,對本地工人簡直是雪上加霜。
施政報告去年提出一系列鼓勵生育措施。不過,同樣有助締造育兒環境的產假福利,政府卻絕口不提。香港目前法定有薪產假為14星期,與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的18星期仍有一大截距離,而有薪產假的工資比率自1995年由三分二提升至五分四後,29年來未曾增加,跑輸不少歐美及亞洲國家。
3.8國際婦女節是紀念婦女權益的重要日子,表揚女性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作出貢獻,提倡性別平等。香港政府不住吹噓致力推動兩性平權,卻是講一套做一套,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去年5月發表報告,揭示香港女性在不同範疇面對不公平對待。一年即將過去,香港婦女權益發展仍無寸進,兩性同工不同酬情況持續,在本港工作的外籍家務工則繼續飽受剝削。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今日(1月23日),就中國(包括香港)的人權狀況進行普遍定期審議(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UPR),這次是港區國安法實施以後首次進行。政務司長陳國基以中國代表團副團長身分出席會議,他在會上表示隨着《香港國安法》貫徹落實和選舉制度經過完善,香港「在動亂中惶恐度日已成過去」,社會治安回復穩定,香港已重回正軌。不過,在會上不少國家代表均質疑香港人權狀況,並要求廢除國安法,停止迫害人權捍衛者。
香港政府六月中宣佈擴大輸入外勞,推出建造業和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配額上限二萬人,計劃不設限期,但首輪申請已填滿近半數外勞配額,較兩行業去年輸入的外勞數目多出18.4倍。港府九月四日起再放寬26個低技術或非技術工種可申請輸入外勞,飲食、酒店及零售等多個行業即蠢蠢欲動,引入外勞數以萬計,勢進一步影響本地工人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