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的今天,三十五萬市民用行動書寫了香港工運的重要一頁,無懼打壓,響應網上號召參與「大三罷」,於港九新界七區集會,連結各行各業展開罷工行動,締造出半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政治罷工。無論我們今天身處何方,選擇留下來,還是身在異地,這段經歷都深深烙印在我們身份之中,成為我們堅持下去、彼此牽繫的根源。
2019年8月5日,當日金鐘、沙田、旺角、屯門、荃灣、大埔及黃大仙七區同時舉行罷工集會,場面遍地開花。參與行業涵蓋航空、教育、資訊科技、社會服務、藝文、會計等多個專業界別。僅航空界已有約三千人響應,包括民航處的空管人員,導致當天兩百班航機取消。
這場罷工有別於傳統由勞資糾紛引發的罷工,屬於針對政權與不公政策的政治罷工。職工盟曾於行動前夕發表聲明,表示不能再讓年輕人以流血被捕作為抗爭方式,工人亦必須以最有力的工具——罷工,與他們並肩對抗暴政。
8.5大罷工點燃了不少僱員的政治覺醒,成為新工會運動的催化劑。期間數以千計的新工會申請成立,遍及各行各業,當中不乏白領與專業人士。「二百萬三罷聯合陣線」亦應運而生,在元旦遊行中舉起「工會抗暴政」的旗幟,逐步建立起運動中的工會戰線。
然而,隨後爆發的新冠疫情與《港區國安法》的強勢實施,使這場剛開始蓬勃發展的新工會運動被迫中止。但正如前職工盟主席黃迺元於2021年展覽中所言:「只要有工人,就會有工運;沙不怕風吹,總有一天會再凝聚。」
最近,浸會大學的清潔工友,在新承辦商接手期間團結起來爭取合理待遇——最終成功爭取加薪、取消試用期、恢復加班費,並為散工調整薪酬安排。他們在面對壓力與威嚇下沒有退縮,展現了香港工人一貫的韌力與勇氣。當中有工友更笑說:「我哋呢班癲癲哋嘅阿姐,八年前癲過一次,估唔到八年後又一齊再癲過。」那份精神,正是8.5大罷工當日所見的——團結、堅持,還有對公義的執著不放。
8.5大罷工不只是一日的壯舉,更是一種在工人之間流動延續的信念。縱然環境艱難,只要還有一個地方有工人願意站出來,那份記憶與火種,就從未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