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衡量強積金(MPF)收費水平的平均「基金開支比率」(Fund Expense Ratio,FER)最新降至1.35%,強積金管理局早前發文大力吹噓,但隻字不提基金整體回報表現。據積金局最新資料顯示,頭十位最高基金開支比率的基金,全部五年期累積回報均見紅,當中八隻為保證基金,包括收費最高的萬全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最新基金開支比率3.39%,但扣除費用後基金五年累積虧損卻高達11.18%,收費與表現形成強烈反比。
1973年成立的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於2021年9月通過啟動解散程序,經過兩年時間核數及變賣資產,近日落實向9.5萬名會員及榮譽會員,每人派發3190元。教協向會員發出的信件形容,這是教協最後一項會務,在完成相關程序後,會向勞工處職工會登記局遞交解散通知,正式為有50年歷史的教協劃一句號。教協多年來不但為教師爭取合理權益,秉持為人師者言傳身教,在大是大非上從不缺席,平反六四、爭取普選到反修例等重大社會議題也勇於發聲,最終被政權趕上絕路。教協從小型工會發展至全港最大單一行業工會,縱然到今天已行至水窮處,但半世紀走過的路並沒有白行。雪泥鴻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香港目前欠薪最高罰款35萬元及監禁三年,政府聲稱罰則具阻嚇作用,但法庭實際判決又如何?翻查過去24個月,香港共有1,685項拖欠工資或裁斷款項的定罪紀錄,大部分定罪傳票只是罰款數千元了事,其中最輕僅罰800元。過去兩年來,僅有一名公司董事被判即時監禁四個月,另有公司八個月內三度因欠薪被告上法庭,但涉案董事最後只被判緩刑,毋須入獄。政府一直強調欠薪是嚴重刑事罪行,但違規僱主一次又一次被放生,難怪「有汗出無糧出」問題多年未見改善。
英國已經踏入秋季,天氣一下子就轉涼不少,大家朝早起身返工都有少少掙扎吧!這種天氣最令人防不勝防,一不小心就會病倒。那麼英國勞工法例又點樣保障患病僱員的權益?我們為大家簡單解釋一下。 首先與
1997年10月29日,臨時立法會廢除集體談判權條例。條例在香港主權移交前由時任立法局議員李卓人以私人法案形式提交並獲通過,但短短四個月便被廢除,曇花一現。缺乏集體談判權的保障,打工仔權益多年來飽受剝削,影響深遠。今年是廢法26周年,香港勞權步入冰河期,集體談判不但漸行漸遠,「勞動三權」中另外兩權-自由結社權及罷工權亦逐步被閹割。
截至去年底,全港有近34萬外籍家務工,佔香港勞動力近十分之一,但這批不可或缺的勞動力卻長期遭到不公對待。港府公布,外籍家務工今年最低工資調高3%至每月4,870元。近十年無論經濟好與壞,外傭工資增長總是在一百元左右徘徊。百多元在十年前夠食一日三餐,現在一份早餐都花掉一半。勞動有價,這點不會因種族與國籍而有所區別,家務工作為香港家庭的強大後盾,她們理應得到合理的薪酬待遇。
伯明翰大學商學院管理學系助理教授謝馥盈博士與移英港人團體West Midlands Hongkongers Support CIC 於9月22日公佈移英港人就業情況調查結果。調查在今年5至7月進行,成功訪問449名移英港人,近七成為35至54歲並持有大學或以上學歷的人士,約半數常住西密德蘭(West Midlands),過半數已在英國定居一年或以上。
聯合國四位人權特別報告員(special rapporteurs),在十月九日發表聯合聲明,對47人案及當局向支持民主的社運人士發出懸紅通緝令表達極度關注。 聲明指,自國安法在2020年七月一日實施以
2021年10月3日,職工盟在鋪天蓋地的政治壓力下,召開特別會員大會通過解散,結束了31年歷史。其時秘書長李卓人已身陷牢獄,未能出席大會,但他在獄中發信給會員大會的工運姊妹弟兄,勉勵眾人不要因為目前困境而懷憂喪志:「任何組織最重要的是靈魂,不是軀殼,只要靈魂不散,附在我們每個人身上,Z希望仍在。」
連發生致命工業意外,近兩個月最少奪走九條人命,最新一宗發生在9月24日,兩名工人在地底工作疑吸入沼氣死亡,警方初步調查發現事件中工程經理涉疏忽。近年工傷數字高踞不下,去年各行業共有32,026宗職業傷亡個案,造成266人死亡,數字創十年新高。政府今年4月通過修訂職安健條例,針對嚴重個案提高罰則,意味在這個日子後的工業意外都會用經修訂的罰則追究,但修例後奪命意外反而有增無減,加強罰則所起的阻嚇作用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