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即將完結,回顧香港這年的勞權狀況,儼如步入凜冽寒冬—政府對工運領袖與工會打壓無日無之,勞權大倒退的同時,蠶食打工仔生存空間的措施又接連出台。我們數算政權的惡行,同時勉勵同路人,愈惡劣的環境愈
香港特首李家超今日(25日)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講辭長202分鐘,但勞工政策卻交白卷,一味吸納海外人才來港,除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又開放越南、老撾及尼泊爾人才來港就業,然而勞工權益卻無寸進,打工仔關注的最低工資一年一檢及修改418連續性合約規定兩大議題,政府繼續採取拖字訣,未肯落實推行時間表。
香港政府六月中宣佈擴大輸入外勞,推出建造業和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配額上限二萬人,計劃不設限期,但首輪申請已填滿近半數外勞配額,較兩行業去年輸入的外勞數目多出18.4倍。港府九月四日起再放寬26個低技術或非技術工種可申請輸入外勞,飲食、酒店及零售等多個行業即蠢蠢欲動,引入外勞數以萬計,勢進一步影響本地工人飯碗。
香港政府繞過勞工顧問委員會大規模輸入外勞,砸爛兩萬港人飯碗,聲稱屬下工會有41萬會員的的工聯會先後多次就新政策出新聞稿回應,由政府公佈方案前反對「無節制、無諮詢」輸入外勞,至大局已定後,改口要求政府為計劃設立限期。由反對變接受,還要求港府提供內地司機到港工作的職業轉介服務,短短一個月間極速變臉。
香港政府擬輸入歷來最大規模外勞,今日宣佈在兩大行業推出不設時限的輸入勞工計劃,容許建造業及運輸業繞過勞工顧問委員會的審批機制,引入兩萬名外勞,當中1,700個為公共小巴及客車司機,機艙工作員亦在外勞名單之列,獲批的外勞可返回內地居住,預計下月可接受僱主申請。港府同時宣佈將補充勞工計劃下26個不得申請輸入外勞的工種名單取消,為期兩年。政府為引入外勞大開方便之門,僱主日後也可申請外勞來港做侍應及售貨員等基層工作。
統計處數據顯示,建造業失業率其實長期高企,最新為4.5%,15,700人失業,較政府擬引入的外勞數目還要多,若政府開綠燈再輸入大批建造業外勞,勢令建造業失業問題雪上加霜。
上月,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突然表示,政府擬推行輸入外勞新計劃,涉及建造及運輸兩個行業,將於年中提出具體建議。此計劃到底「新」在哪裡?對工人就業又會帶來什麼衝撃? 綜合現有資料,新計劃將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