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幾多錢才夠退休﹖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有問過,如果身處的國家有健全的退休保障,相信大多數人樂於享受退休生活,而非多賺幾年錢。近年法國、中國等地因延長法定退休年齡而引起極大爭議,隨著全球高齡化,各國養老財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16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標題為「惠民生建未來」,但在洋灑灑長達兩個半鐘的講辭之中,竟然沒有半句是回應目前經濟逆境下勞工的困苦。這也難怪,因為在李家超眼中,既然香港已確立
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面對經濟逆轉、結業潮殺埋身,李家超未有提出具體措施助本地勞工解困,反而繼續加大力度輸入海外人才,包括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大學名單,又把計劃內高收入人才的首個簽證期限由兩年延長至三年。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檢視僱員再培訓局營運模式,李今宣佈明年初開始取消報讀再培訓課程學歷限制,即大學以上學歷也可報讀。政府一方面大開中門搶海外人才,同時卻鼓勵本地高學歷人士報讀過往為基層勞工而設的再培訓課程,人才政策配置混亂。
香港特首李家超將於本周三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回顧上一份報告,整個政府眼中似乎只有「國家安全」,對於解決各項迫在眉睫的社會民生問題,乏善足陳。曾自誇「以結果為目標」的李家超上任後,劏房住戶數字有增無減,貧窮住戶收入插水愈扶愈貧,反映假大空口號無助改善實質施政。
香港樂施會發表新最報告,揭示香港社會貧富差距嚴重惡化,數字增幅十分驚人。報告顯示,現時香港最新貧窮人口是139萬人,貧窮率達到20%。即是說,現在每五個香港人之中,就有一個生活在貧窮線之下。過去五年間,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住戶的入息差距,更是急劇飆升,由2019年相差34.4倍擴大至今年的81.9倍。
傘運十年,79天的佔領未能改寫香港政制,佔領區曇花一現的烏托邦早已煙消雲散,看到「由治及興」後慘不忍睹的香港,不禁要問,十年前流過的淚與汗有何意義﹖今天我們嘗試從工運的角度找找答案。眾所周知,「和平佔中」因雙學介入而徹底改變運動方向,成為一場由學生主導的公民抗爭運動,學生是最純粹最有感召力的,而工會則是最具組織力與行動力的一群,縱觀古今中外,工學連結是推動民主的重要力量,2014年的雨傘運動亦然。這場看似失敗收場的運動,實則吹響公民覺醒號角,在每個香港人心中種下民主的種子,在不同行業與界別延續雨傘精神。
近日備受爭議的輸入外勞新政策,引起香港社會極大迴響,相繼有建造業外勞投訴遭受無良僱主剝削,包括中介公司中間食價、強迫加班不獲補水、支付遠低於合約的黑市工資等,手法層出不窮;與此同時,亦有業內本地工人投訴,市道不景工程量大減,失業吊鹽水情況已陸續浮現,抱怨政府仍然大量輸入外勞,猶如雪上加霜。
大型健身中心舒適堡被揭未有為員工繳付強積金後突宣佈結業,事件揭示隨著經濟下滑僱主拖欠強積金有日趨猖獗之勢。強積金管理局資料顯示,在2023/2024年度,積金局就拖欠供款個案發出逾37萬份付款通知書,為96,600名僱員追回1.55億元欠款,無論付款通知書數目還是討回的供款,都創下近三年新高。積金局一直遭詬病打擊違規僱主軟弱無力,主席劉麥嘉軒去年4月曾公開表示正研究推行分層附加費安排,若僱主超過指定期限仍未清繳拖欠供款及附加費,欠款附加費會相應遞增。不過有關構思提出近一年半,至今未見當局有任何實際改革行動,變相縱容無良僱主繼續剝削。